12月20日,又是一年冬至,第八届“雪调春声”新年吟诵雅集也如约而至。本次雅集以“龙城留雅韵 汇秀继清音”为主题,由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常州市文化馆(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常州市第五中学联合承办,常州吟诵传习所、常州市钟楼区昕弘实验学校、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协办。
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严旭华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常州市文化馆(常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常州吟诵传习所、常州吟诵各传承实践基地对常州吟诵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常州市文化馆(常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以活态传承的方式抢救、保护*********非遗项目“常州吟诵”,通过“常州吟诵”传习所,在大中小学校建立传承示范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进校园”活动, 建立幼小中大四级校园传承体系,在常州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常州市第五中学的校长杭佳楣出席了活动并致辞。
整个雅集分为鹤雪瑞花新、飞雪迎春到、春来发几枝三个篇章。冬去春来,诗篇轮转中尽显常州非遗的风采。常州吟诵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顾勤元、吴文娟、张翔、盛杨和常州吟诵传习所的朱敏、姚达、程颖珊、朱冬靓、蒋为民、李黎等老师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精心设计,将吟诵教学、吟诵展示和吟诵情景再现等多种元素巧妙融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集知识性、展示性、体验性、互动性于一体的文化盛宴。
参与演职的师生涵跨大、中、小院校,来自这4所常州吟诵传习基地学校的节目精彩纷呈。常州市钟楼区昕弘实验学校别出心裁,带来了家庭情景剧《游子吟》,小学生们吟诵时的嗓音饱含童真,好不可爱。常州市第五中学的中学生们则将高中必背古诗词《虞美人》带上了吟诵舞台,饱满的情绪与生动的演绎自然获得了满堂的喝彩。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们先是以常州吟诵为载体,以常州三杰为榜样,诠释出常州青年的风貌。又在接下来的《水调歌头》舞台中展现出常州吟诵的多元化与包容性,这点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飞花令》的舞台上更得到了证明。外国友人用中国地方方言吟诵中国古诗词的画面并不多见,而在常州吟诵的几所传习基地学校中、在过去的几届常州吟诵雅集舞台上,都不缺中外学生同台的身影。举手投足间、一言一语中,感受到的是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来历、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肤色和对常州吟诵相同的热爱。
常州吟诵根植于常州地区,上溯先秦时期的吴地吟唱,肇始于战国时代,经唐宋发展,明清走向繁盛,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2008年6月,常州吟诵项目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次雅集活动不仅是对这一项常州非遗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
常州市文化馆作为*********非遗项目常州吟诵的项目保护单位,从2010年起就持续开展常州吟诵的保护传承工作。成立常州吟诵传习所,吸纳数十名常州吟诵师资力量,试点建设常州吟诵传习基地学校,逐步形成了常州吟诵幼小中大四级校园传承体系。不遗余力地向各传承基地派出师资、编写普及读本、定期举办吟诵雅集,扩大社会影响。
Copyright © 2019 常州市文化馆(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网] 苏ICP备15022718号
技术支持:常州网站建设-江苏东网科技
[管理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