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非遗保护 > 传承人 > 省级 > 范遥青

非遗保护

范遥青

范遥青

百蝉共鸣 留住乡愁 


  藏书、集邮、藏画这些早已不稀奇,但“藏蝉”挺罕见。在湖塘人民路永宁寺以北的汤范村,有一间“百蝉斋”,收藏着300多只材料各异的工艺品蝉。

  它们的主人叫范遥青,今年75岁,是常武地区著名的老艺术家,留青竹刻省级传承人,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蝉痴”。

  上世纪七十年代,范遥青得到一只“墨蝉”。这是一块蝉虫造型的徽墨,头部、翅膀有着和真蝉一样的纹路,浑身描金。他舍不得拿来磨墨,另买了一块徽墨代替。不过,自从见到这只古朴的墨蝉之后,他心中就不断地萦绕着“知了、知了”的叫声。

   “蝉鸣是童年夏日里最响亮的歌。”范遥青说,小时候听着门前大树上的蝉鸣,在屋里读着郭沫若文章“声声不息的鸣蝉呀……”这一幕幕都是挥之不去的乡愁。

  他对蝉的收藏也由此开始。无论是玉、瓷、铜、银,还是象牙、景泰蓝,各种材质的蝉,只要他发现,都视若珍宝。

  最为难得的,是他从朋友手里收来的“汉八刀”玉蝉,这只蝉来自2000年前的汉代,造型粗犷有力,寥寥数刀,尽现神韵,尽管长度只有一寸左右,却展现了豪迈古朴的汉代风格。

  不过,把玩时间长了,范遥青发现各种收藏来的工艺品蝉都不会发出叫声,这令他感到有些遗憾。

  他自幼喜爱制作鸟笼和留青竹刻,很早就取得了较高的造诣,凭着这份底子,就自己动起了手。他找来了好几种哨子,通过哨子出声的原理,调整打孔的角度,并设计风道,经过半年多的实验,他的蝉终于能吹奏出声音。在这之后,他还做出了乐器蝉,像笛子一样,身上有多个圆孔,吹起来能发出高高低低的乐声。  


Copyright © 2019 常州市文化馆(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网] 苏ICP备15022718号 技术支持:常州网站建设-江苏东网科技 [管理后台]

Top